1. English
  2. 繁体中文
  3. 简体中文
站內搜索

藏傳佛教 - 寧瑪派

发布日期:2017-06-11 点击数:

寧瑪派傳承與歷史


 

甯瑪法王晉美彭措.jpg寧瑪派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,也稱“紅教”,寧瑪是藏語音譯,是古、舊的意思,為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法。在11世紀時形成宗派體系,尊奉蓮花生大士為其始祖。

蓮花生大師與寂護大師是甯瑪派的開創祖師。西元8世紀中葉,藏王赤松德贊特派使者迎請印度寂護大師入藏傳法,並修建桑耶寺,在寂護大師的建議下,邀請了蓮花生大師入藏。在蓮花生大師與寂護大師的努力怙持之下,佛教開始在西藏地區生根。但因為朗達瑪滅佛,造成經典與教法的散失,在後弘期其他教派形成之後,因其遵循舊弘期蓮花生大師所傳的舊密咒,故寧瑪派被稱之“舊派”和“古宗派”。

由於蓮花生大士預知未來將有滅佛事件發生,在世時便做了很多伏藏,以便後世寧瑪派之密乘行人取出與印證。

寧瑪派的教法傳承是與前弘時期的法統一脈相承的。在禁佛時期是採取極為隱蔽的方式進行傳授。吐蕃王朝崩潰後,很長時間無寺廟、無僧團,只有一批在家俗人、咒師維護法統,有的則採取在家庭中父子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法,法脈因而賴以不斷。教徒多在錫金,不丹,尼泊爾。

寧瑪派的傳承與教法,主要來自于蓮花生大師、藏王赤松德贊等二十五位師徒,龍欽巴尊者彙集了寧瑪派的三種心要,建立了大圓滿心要傳承;由西藏三個地區的寧瑪派六大寺持有。

 

甯瑪派從米龐仁波切至頂果欽哲仁波切的藏地祖師
此時代的甯瑪派大師繼承了利美運動(無分教派、無偏見)傳統,同時將寧瑪派等西藏教法帶入歐美:
敦珠仁波切 (Dudjom Jikdral Yeshe Dorje,1835-1904)。
堪布阿旺巴桑仁波切 (1879-1941)。
蔣揚欽哲確吉羅卓仁波切(Jamyang Khyentse Chökyi Lodrö,1893-1959)。
夏紮•桑吉多傑仁波切 (Chatral Sangye Dorje Rinpoche,1913-)。
頂果欽哲仁波切 (1910-1991)。

 

當代人物
敏林澈清仁波切(Minling Trichen Rinpoche)。
白瑪曲英喬達爾仁波切 (1920—1997)。
祖古烏金仁波切 (Tulku Urgyen Rinpoche,1920-1996)。
楚西仁波切 (Trulshik Rinpoche,1924-)。
達龍哲珠仁波切 (Taklung Tsetrul Rinpoche,Shedrup Trinlé Nyinjé Zangpo,1926-)。
四世多竹千仁波切 (Fourth Dodrupchen Rinpoche,Tubten Trinlé Pal Zangpo,1927-)。
法王晉美彭措 (1933-2004)。
白玉貝諾仁波切 (卓望貝瑪諾布圖登諾布卻吉紮揚,Penor Rinpoche,1932-2009)。
索甲仁波切 (Sogyal Rinpoche,《西藏生死書》作者,1947-)。
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(1962-)。
卓千仁波切 (Dzogchen Rinpoche,1964-)。
竹慶本樂仁波切 (Dzogchen Ponlop Rinpoche,1965-)。
雪謙冉江仁波切 (Shechen Rabjam Rinpoche,1966-)。

 

寺院

桑耶寺
(桑耶貢巴, Samye Gompa),全名是“貝紮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",藏文含義為“吉鳥覽桑耶寺.jpg祥紅岩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"。寺廟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紮囊縣桑耶鎮境內,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。始建於西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,是西藏第一座有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,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、法、僧三寶的正規寺院,在藏傳佛教界擁有崇高的地位,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廟"的美稱。

據《桑耶寺志》記載,762年,赤松德贊親自為寺院舉行奠基,此後在蓮花生大師的主持下,經過長達十二年時間的建造,到 18633.jpg775年終告落成。相傳初建時,赤松德贊急於想知道建成後的景象,於是蓮花生大師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,赤松德贊看後不禁驚呼“桑耶"(意為“出乎意料"、“不可想像"),後人把這定作為寺名。

桑耶寺落成後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。赤松德贊宣佈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。當日,挑選了七名貴族子弟,由寂護大師給這七位覺士剃度並授予比丘戒,使其成為桑耶寺的第一批出家僧人,史稱“七試人"(sad-mi mi-bdun)。
桑耶寺烏策大殿.jpg
寺院的平面為橢圓形,按佛經中的娑婆世界構造進行佈局,整體磅礴大氣,宏偉壯觀。中心佛殿兼具藏族、漢族、印度三種風格,因此也被稱作”三樣寺"。

寺廟的核心建築是烏策大殿。大殿位於全寺的中央位置,象徵著宇宙中心、也是佛之居所──須彌山。大殿的南北兩側修建了象徵太陽和月亮的妙滿殿和妙寶殿,在東西南北方向修建了四座大殿,象徵四大部洲,四大殿的兩邊再各有一座配殿,象八小部洲。大殿的四角外有紅、綠、黑、白四座形制特殊、風格不同的舍利塔,分別有四大天王守護。這些建築都被一堵圓形的圍牆所包圍,象徵著世界的邊緣——鐵圍山。

 

 

 

 

除桑耶寺外,還有五大祖寺:

1. 多吉紮寺,位於上藏山南地區貢嘎縣的雅魯藏布江江北岸

Mindroling.jpg
2. 敏珠林寺(Mindroling Monastery),又譯“敏竹林寺”、“敏卓林寺",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紮囊縣。
敏珠林寺於10世紀末由盧梅·楚臣西繞創建。是後巨集期南路巨集法的主寺前藏寧瑪派的三座著名寺院之一。

3. 佐欽寺,Dzogchen Monastery,位於中藏康區德格東北,又被稱為竹慶寺、卓千寺,第一世佐欽法王白瑪仁增(1625–1697)於西元 1685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創建。

4. 雪謙寺,Shechen Monastery,位於中藏康區德格,又被稱為協慶寺,建立於西元1695年。

5. 噶陀寺,Katok Monastery,位於下藏康區白玉縣,西元1656 重建。
白玉寺,Palyul Monastery,位於下藏康區白玉縣,西元1665年白玉的開山祖師仁真更絨謝瑞創建了白玉寺,名為“白玉尊勝菩提園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