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English
  2. 繁体中文
  3. 简体中文
站內搜索

慈悲之愛,是沒有執著與分別心

发布日期:2024-01-30 点击数:

《佛陀傳》
作者:一行禪師

原名:《故道白雲》

 

慈悲之愛,是沒有執著與分別心

 

波斯匿王單獨前往拜會佛陀,完全沒有守衛陪同。他只吩咐車夫把馬車在精舍的門外停下,自己走了進去。佛陀在他茅房的門前接見大王。互相作禮後,大王對佛陀坦誠地說:“喬達摩導師,人人都稱頌你為佛陀,一個證得圓滿覺悟的人。但我總是覺得,以你這般年紀而有此成就,實令人難以置信。就是比你年長很多的耆老大師,如富蘭那·迦葉、末迦梨·俱舍梨子、尼乾陀·若提子和刪阇夜·毗羅胝子,他們都未敢自認證得圓滿的覺行。就連阿耆多·翅舍欽婆羅和迦羅鳩馱·迦栴延也不例外。你認識這些大師嗎?”

佛陀答道:“陛下,我聽過他們所有的大名,更與其中數位相識。精神境界的證悟是不受年齡影響的。歲月並不是得道的保證。有幾樣東西是不容低估的,年幼的太子、小蛇、一點火花、和年少的僧人。太子雖仍年幼,但他具備了一個國君的宿命條件。一條小毒蛇,能在一瞬間致人於死地。所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;一點火花便足以把整個城市化為灰盡。而年少的僧人,更可成就無上正覺!陛下,一個有智慧的人,是永遠不會小覷小太子、小蛇、小火花和小沙彌的。”

波斯匿王望著佛陀。他非常欣賞佛陀所說的。佛陀說得那麽氣定神閑,而內容卻精簡深奧。大王覺得佛陀是個可以信賴的人。他接著便發問最使他焦慮的問題了。

“喬達摩導師,一些人說你教他們不要去愛。他們說,是你告訴他們越是愛得深,痛苦憂惱便也越多。雖然我可以看到這裏面的一點道理,但我對這個看法,總是覺得有點不安。沒有愛,生命便似乎再沒什麽意義了。請替我解決這個問題吧。”

佛陀親切地望著大王。“陛下,你問得很好。很多人都會因你這個提問而得益。愛有很多種。我們先要細心認識每一種的愛。生命裏很需要有愛的存在,但並非那種基於色欲、情欲、執迷、有分別心和偏見的愛。陛下,有另一種愛,是生命裏極其需要的。這種愛包含著慈愛和悲憫心,或叫大慈和大悲。”

“一般人所說的愛,只限於父母子女、夫婦、家屬、宗親、和國民的互愛。這種愛的性質,都是依著‘我’和‘我的’的觀念而產生,因而是仍然糾纏於執著和分別心之內。人人都只想愛他們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、孫兒、親屬和國民。就是因為被困於執著之中,他們往往在沒有事故發生的時候,已經開始憂慮意外降臨在心愛的人身上。當意外真的發生時,他們便會大受打擊,傷痛至極。至於有分別心的愛,則會產生偏見。人們對於他們圈子之外的人,可以變得毫不關心甚或歧視排斥。執著與分別心,都是導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。陛下,所有人真正渴望著的愛,是慈愛和悲心。大慈或慈愛,是替別人帶來歡樂的心量。大悲或悲心,則是替別人解除苦難的胸懷。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報的。慈愛和悲心亦不限於對自己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、家屬、宗親和國民。這種愛,是遍及所有人和眾生的。在大慈和大悲裏,沒有絲毫的分別、‘我的’或‘非我的’的成份。正是因為沒有分別,因此也就沒有執著。大慈和大悲只會導致快樂和減輕痛苦。它們並不會帶來憂傷苦惱。沒有這種愛,生命便真如你說的,沒有意義了。有了慈愛和悲心,生命必會充滿平和、喜悅和滿足。陛下,你是一國之君。假若你實行慈愛和悲心,你的人民必定受惠。”

大王低頭深思。他再擡起頭來問佛陀:“我有家庭和國家要照顧。如果我不愛我的家庭和國家,那我怎能照顧它們呢?請替我闡明這點。”

“你當然應該愛你的家庭和百姓。但你的愛是可以伸展到他們之外的。你愛你的太子和公主,但這並不是說你便不能關心你國家裏所有的年輕男女。如果你這樣做,你現時有限的愛心,便可以變為全面包容的愛心,而全國的青年人就將成為你的兒女。這就是慈悲心的真義。這並不是空談理想。這是實際做得到的,尤其像你所居之位,就更加輕而易舉了。”

“那別國的青年又如何?”

“雖然他們不在你國土之內,但這也阻礙不了你對他國的青年像你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啊。你愛你的子民,並不應構成你不能愛別國子民的理由啊。”

“但當他們不在我的管轄之下,我又怎能表示對他們的愛護呢?”

佛陀望著大王,“一個國家的興盛與安全,不應該是因為別國的衰弱和動亂而得來的。陛下,持久的太平盛世,是有賴所有國家的合作,同步邁向以大眾利益為首要的目標。如果你想憍薩羅能永享太平,又不希望你國內的年輕人戰死沙場,你便一定要幫助其他國家保持安定。要真正和平,外交和經濟政策必要依從慈悲的路線。在愛護你自己的子民之余,你也要同時愛護和關心其他的王國,如摩揭陀、伽屍、毗提訶、釋迦和拘利耶。

“陛下,我前一年回釋迦國探親,曾在喜馬拉雅山下住上數天。在那裏,我曾深省思索一些以非暴力為原則的政製。我發覺一個國家是可以不靠如監禁或死刑等武力來維持治安的。我曾與我的父親凈飯王商談過。我現在也藉此機會與你分享這些意念。一個培育慈悲心的君主,是不需要倚賴武力政策的。”

大王驚嘆:“妙!妙極!你說的話至為感人!你無疑是真正的開悟者!我答應你一定會對你所說的話詳加思慮。我將會透切地領會你教誨內的智慧。但現在,請許我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。一般的愛,都含有分別、欲念和執著。依你所說,這些都會帶來憂悲苦惱。但一個人又怎可以無欲無執地去愛?我對子女的愛,應該怎樣才可避免憂慮和痛苦?”

佛陀答道:“我們得先看愛的性質。我們的愛,是應該給我們所愛的人帶來和平和幸福的。如果我們的愛存有占有的私心,我們便沒可能給他們平和快樂。相反,我們只會令他們感覺被困。這種愛不外是一種牢獄。當我們所愛的人再無法覺得快樂時,他們便會想辦法釋放自己,以能重獲自由。他們不會接受牢獄的愛。這種愛亦會因而逐漸變為憤恨。

陛下,你有聽聞十日前在舍衛城因為私愛而導致的悲劇嗎?當兒子要結婚的時候,這個母親認為是被人拋棄了。她不以兒子娶妻為多得一個女兒,反而覺得失去了兒子和被出賣。她因此由愛生恨,在這對年輕的夫婦食物中下毒,把他們殺死。

陛下!依覺悟之道,沒有了解便沒可能有愛。愛就是了解。你不了解便不能去愛。彼此不了解的夫婦,是不會相愛的。不了解的兄弟姐妹也不會互相愛護。父母子女沒有彼此了解,也很難互愛。假使你想你所愛的人快樂,你一定要學習去了解他們的苦惱與期望。當你了解他們,你便可以幫助他們舒解苦惱和達成願望。這才是真愛。如果你單是要他們跟隨你的意願而忽略了他們的需要,這便絕不是真愛。這只是占有和支配別人的欲望,以及試圖滿足自己需要的錯誤途徑。

陛下!憍薩羅的人民都有他們的苦惱和願望。如果你能了解這些,你便是真的愛護他們。朝廷裏百官也有他們的苦惱和願望。你了解他們的苦惱與願望,便可帶給他們歡樂。為此,他們便會一生都忠心於你。王後、太子和公主都有他們的苦惱和願望。你了解他們的苦惱和願望的話,便一定可以令他們快樂。當每人都享受著平和、幸福和喜悅的時候,你自己也就會知道什麽是平和、幸福和喜悅。這就是醒覺之道上愛的定義了。”

波斯匿王被深深感動。一向以來,沒有一個精神導師或婆羅門教士能打開他的心懷,使他對事理能夠有如此深入的體會。他想,這位導師的光臨,實在是國家的福氣。他希望成為佛陀的弟子。過了一會兒,他擡頭對佛陀說:“我很感激你贈給我多方面的至理明言。但我仍有一件事困擾著我。你說基於執欲之愛會帶來痛苦煩惱,而基於慈悲之愛可帶來平和幸福。我雖然看到慈悲之愛的無私和不自利,但我仍認為它會有痛苦煩惱。我愛我的人民。當他們受到如風災火患等天然災害的摧殘時,他們的痛苦我也感同身受。我相信你也會這樣反應。你看到別人生病或死亡時,你一定也感到痛苦。”

“又是一個很好的問題。你將會更深入地了解慈悲的體性。首先,你應該知道因執欲之愛所帶來的痛苦,要比因慈悲帶來的痛苦多上千倍。有兩種痛苦需要辨別,一種是完全沒用並且紛擾身心的;而另一種則是滋長關懷和責任感的。在面對別人受苦的情形時,基於慈悲的愛,可以供給我們做出正面反應的能量。而基於執欲之愛,則只會製造多一些焦慮和痛苦。慈悲實在是最有效救援行動的能源。大王!慈悲是必要的。慈悲心所產生的苦痛,是一種有能力幫助別人的痛苦。任何不能體會他人痛苦的人,根本不屑為人。

慈悲是了解的果實。修習覺察之道就是要體證生命的實相。這實相就是無常。一切都沒有永恒和個別的自體。一切總有一天會成為過去。當一個人看清事物的無常之性,他的視線便會變得平靜和諧。無常的存在不會為他的身心帶來困擾。因此,慈悲所引致的痛苦感覺,沒有其他痛苦來得沈重苦澀。慈悲之苦,只會增加一個人的力量。大王!你今天已聞得解脫之道的基本綱領。另一天,我會再和你分享更多的法要。”

波斯匿王的心裏充滿謝意。他起來向佛陀鞠躬頂禮。他知道他很快便會要求佛陀納他為在家弟子。他又知道摩利王後、祇陀太子和跋吉梨公主都已經對佛陀非常敬重。他希望一家人可以同時被接受皈依。他還知道自己的妹妹毗提醯和妹夫頻波娑羅王都已皈依佛陀。

那天晚上,摩利王後和跋吉梨公主都留意到大王的轉變。他似乎比平時平和意悅。她們知道這必定是與會晤過佛陀有關。雖然她們很想問大王有關他這次與佛陀的會面,但她們又認為等大王自己告訴他們會更適合。